1月26日上午,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,在位于南京的江苏大会堂隆重开幕。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、省委书记娄勤俭主持大会,省长吴政隆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。
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了“十三五”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,并谋划部署了“十四五”时期江苏省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,以及2021年重点工作。
“十三五”时期
“苏大强”GDP人均达12.5万元
“十三五”时期,江苏省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: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级台阶,由7.13万亿元跃升至10.27万亿元,人均达12.5万元,居各省、自治区之首。
作为省会城市的南京,也为这份漂亮的“成绩单”做了贡献。2020年,南京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.48万亿元,经济规模首次跻身全国十强。
作为“苏大强”江苏的省会城市,在过去的“十三五”,南京不仅是在图“大”,更在谋“强”。
在2020年这个“十三五”的收官之年,面对外部形势的复杂变化,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南京经济总量逆势上扬,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前十。2020年第一季度,万亿GDP俱乐部城市中,南京是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城市。
在经济总量“大”的背后,是城市产业的“强”,是发展动力的“强”。五年来,南京形成1个5000亿和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,农业现代化水平居全省前列。创新名城建设持续推进,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.95%提升至3.38%,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4.1倍。
在经济之外,南京谋的“强”还是面面俱到的: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.1%;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和低保实现市级统筹;创成国家生态市、国家生态园林城市;获世界文学之都、国际和平城市称号……
未来五年,南京要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、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超大城市。其中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要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4.5%,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%左右,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,到2035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、时代特征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。